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我看电视剧《壮士出川》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

文艺评论家 仲呈祥

 

我在四川长大,对四川创作的电视剧尤为关注。这次看电视剧《壮士出川》深有所感。我认为这是四川电视台数年以来,拍出的最有意义,最有历史品味、文化品味和美学品味的一部佳作。《壮士出川》填补了抗日战争题材里的一个空白。

过去,对四川人民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呈现在荧屏上的,几乎没有;有的,常常喜剧如《抓壮丁》等。以历史正剧的方式来描写四川人民抗日,并具有如此规模,这是第一次。是一次填补空白。

这部戏不仅真实地感人地艺术地再现了四川人民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当中作出的独特贡献,而且写出了四川人民在巴蜀文化的养育下,所形成的代代相传的革命精神、文化智慧、人格魅力,以及他们的性格特征。所以,我说这是一部有文化品位的戏。这部戏整体上来看,不仅在我国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上具有独特的位置和价值,而且在四川的电视剧创作史上也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首先,《壮士出川》再次印证了一条值得我们诊视的经验: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创作,必须高扬地方文化的优势,善于配置地方蕴藏的文化资源,以反映地方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创造这种历史和现实的人民为本体,来形成自己的电视剧品牌。

最近,我就河北的电视剧创作说了一些话,写了一些文章,认为“河北现象”值得重视,其中重要的经验就是这条。研究是这个,河北为什么近两个年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317集电视剧,其中有《我的家乡在晋察冀》、《闯天下》、《打狗棍》等,全是自己地方文化资源配置起来的。这与那种见别人“谍战剧”、或“言情剧”火了就跟风,完全是不同的创作路子。

四川电视剧有过辉煌,有许多打响全国的戏,如《南行记》、《死水微澜》、《淘金记》、《长江第一漂》等,全是四川文化优势和四川的文化资源的体现。善于高扬这些优势,配置资源,造就了四川电视剧一个历史时期的辉煌。今天的《壮士出川》也是如此,它预示着四川电视剧新的创作高峰的到来。这部剧还给当下我国电视剧创作以有力的启示。回忆一下抗日题材作品的发展史,开始写共产党抗战,出现了《地道战》、《地雷战》,写“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人民战争;改革开放了,发现我们视野有局限了,于是有了《血战台儿庄》、《铁血昆仑关》,开始写国民党中的爱国将士在正面战场上的贡献;再往后,有人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认为写共产党抗战、国民党当中有识之士抗战都不能吸引眼球,于是一窝蜂写“歪瓜劣枣”抗日,写和尚抗战、尼姑抗战。不能否认,在共产党和进步力量影响下,确有和尚、尼姑参加了抗战;再往后,发展到写妓女抗战,古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他偏偏要写“妓女最有爱国情”,这是走到邪路上了。相反,《壮士出川》走了一条堂堂正正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中国创作道路。

    其次,《壮士出川》的编导演等主创人员走进了出川壮士的精神世界,讲好了关于他们的宝贵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要讲清楚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都必须走自己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壮士出川》就走了一条反映四川人民抗战的独特道路。想一想,如果各个省都把自己省里有地方特色、有文化优势的东西高扬起来了。那么,三十几个省市汇到一起,中国电视剧的百花齐放就指日可待了,就决不雷同化、同质化了,都有各自的特色了。所以这一条经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第三,《壮士出川》具有较高的历史品位。它从淞沪抗战写起,写到山西的平遥之战,再写到滕县这一仗,最后写到老河口之战。当然还有血战台儿庄,没有滕县保卫战就不可能有台儿庄大捷。不仅如此,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历程中,《壮士出川》写出了川军的成长历程和精神历程。比如剧中吴天禄等角色,本来是一竿步枪和一支烟枪的“双枪兵”,但经过战争的洗礼,到最后成为谁都不能不佩服的大英雄。环境是塑造人的,是改造人的,人也反过来改造着环境。这是马克思讲的真理。

《壮士出川》从正面写了四川人民抗日,川军有一句名言:“抗战打的是国仗,不是我们在四川窝里斗,不是打的内战,不是各派打的派仗”。川军抗日有国家情怀的,是为爱国保国而作战的。这是今天构建爱国主义精神重要的思想资源。这部电视剧通过张抗、杨彪等人物的精神演进轨迹,渗透到观众的心扉。它在刻画人物和表现场面时,遵从艺术规律,坚持以人带史,又注重在战争过程里寻觅诗情,聚焦于人物的精神世界,做到了“以人带史、史中觅诗”。《壮士出川》表现了川军抗战的精神轨迹和历史内容。战争的环境提升了他们,升华了他们,长生是这样的,黑娃也这样的。这些不同性格的人都栩栩如生,让我们看见了一部浑厚的历史和活跃于其中的人。抗战留给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就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最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这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营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里面蕴含着中华民族最丰富的精神资源,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软实力。老祖宗留下的忠孝节义需要现代化。《壮士出川》里面写了忠——对国家的忠;写了孝——对长辈的孝;也写了节——民族气节,节不可丢;也写了义——兄弟同胞之间的义。《壮士出川》还有一点非常可贵,它形象地揭露了当时国民党右翼分子对抗战的破坏,它更写出了共产党、新四军对川军的积极影响,很好揭示了抗战历史中的精神主流所在。

第四,《壮士出川》在美学上也有独特贡献。它是战争片中一个可以成为教学片的好作品。从上海、平遥、滕县一直到最后老河口,这部作品描写了川军经历的大大小小34场战役和战斗。每一场都是从实际出发决定战略战术,决定方略的,没有一场仗打得是一样的,重复的,都写得入情入理。再说道具的运用,军统调查处查张抗通共的正剧,结果查出一本《论持久战》,就做足文章,形象地表现出他实际上在战略战术上是受了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他的打法,那些游击战的打法,以及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策略,以及这一次乔装打扮,下一次因敌为便,都是从实际出发的斗争策略。因此,剧作也就生动丰富而不重复。《壮士出川》把每一场写得都不一样,这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把这些人物一个一个写活了,也很不容易。在抗战的历史上,有这样优秀的子弟,四川人民应该引以为骄傲。有这样子弟兵出川确实堪称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