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News
协会新闻

最真的心声 最浓的情 “又是春潮拍岸时——四川文艺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诗歌朗诵会”评论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2018年11月20日,随着激越豪迈的朗诵声起,一台名为“又是春潮拍岸时——四川文艺界纪念改革开放40年诗歌朗诵会”在小平家乡广安隆重举行。来自省内播音主持界的郭月、寒露、董凡、李蓉、钟晓霞、刘磊、海光、周东、陈岳等名家,以语言塑造形象,用声音传递情感,深切缅怀小平同志、深情礼赞改革开放、由衷颂扬幸福生活、无限憧憬中国梦想,为观众呈现了一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主题文艺晚会,在社会上引起很好反响,获得圆满成功。
 

    诗是凝练的语言,歌是真情的流露,文是志向的表达。中国历代诗词文章,其耳熟能详者,无论是壮阔豪放的辛弃疾、岳飞、谭嗣同,还是沉郁顿挫的杜甫、陆游、范仲淹,他们的诗词文章无不是心系百姓疾苦、心忧天下兴亡之作。“又是春潮拍岸时”选择诗歌文章朗诵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礼赞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颂扬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无疑是一个创意独特,品位高雅的重大举措。

一 

    发端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积三千年未有之大巨变,她破除了多少陈规陋矩,闯过了多少激流险滩,换来今天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的确值得隆重歌之咏之。然而,在诗、文的海洋里,如何选出既见思想,又见精神,更见气质的作品,考验着创作者们的智慧和眼光。从这台晚会的选材看,“又是春潮拍岸时”的创作者是很有见地和眼光的。晚会以“历史之遇”、“大地之春”、“创业之歌”、“山河之变”、“中国之声”五个篇章为线索,选择上至屈原,中至各个朝代、下至当代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气质的代表性诗文作品,跨度达到两千多年,构建了一条情感浓郁、视野开阔的诗流,把天地正气、民族精神、百姓情感、伟人贡献、百年梦想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特别是第一篇章“历史之遇”,以序篇“天地正气”和“邓小平:大海的儿子”作为整台晚会的基调,可谓匠心独运,立意高远。

    “天地正气”从屈原的“橘颂”开篇,到革命先烈林觉民的“与妻书”完成,中间包含杜甫、范仲淹、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谭嗣同、赵一曼,一路颂来,充满着浓浓的浩然正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橘颂”托物言志,以橘树的生态和习性,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成为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杜甫、范仲淹、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谭嗣同等民族精英的激扬文字,彰显了心系国家民族兴亡的大义精神;赵一曼、林觉民的“托儿书”、“与妻书”,表现了为天下人谋幸福而不惜捐躯的崇高境界……。这样的诗、文传递,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脉动,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气质所在。
 

    “邓小平:大海的儿子”段落,则对小平同志的定位与评价可以说是恰如其分:他三次被打倒又三次站起来,就像大海的波峰一样顽强向上;他强力推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关键一着”的决策者;他从不以伟人自居,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然而,他在人民的心中,就像高山一样巍峨,像大海一样宽广。


 

    诗是真情的告白,文是情感的语言,需要朗诵者真情投入才能具有打动人、感染人的力量。

 

    参加此次诗文朗诵的“名嘴”们来自台前幕后。在岗位上,他们或是新闻播报员,或是话剧表演者,然而,在此时,他们都只有一个身份——朗诵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向一位中国人民的儿子深情诉说”。正如晚会主持人的主持词:“改革开放这个启动于四十年前的了不起的创举,她改变了中国,也改写了历史,而只要提到这段非凡的故事,我们就会想到故事的主人公:一个以‘中国人民的儿子’为骄傲,把整个生命都献给祖国的伟人,他的名字叫邓小平,他的故乡就是此时此刻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四川广安。‘小平同志’,这是您最喜欢听到的称呼。今天,我们就在您的家乡同您的父老乡亲们一道,品味着四十年改革开放的甜美成果,再一次呼唤着您的名字,把这许许多多的心里话轻轻地向您诉说。”
 

    这可以说是所有策划者、参与者的共同心声。事实上,再美的诗篇都需要情感的浇灌、真情的演绎。这台晚会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朗诵者们对改革开放有着真切地感受。他们都在改革开放中成长,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今天,他们站在广安这片热土上,热情讴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可以说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所以,从他们口中吐出的锦言妙句,无不充满激情;他们舞台上的表演,无不真情表达,他们的朗诵与表演激起台下阵阵掌声就是明证!
 

    改革开放,改变了既定的社会形态,激发了亿万人民的创造活力。在千帆竞发的改革浪潮之中,融汇的是亿万人民的个人奋斗。改革开放对于百姓而言最值得称颂的地方,就是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解放。在“又是春潮拍岸时”诗歌晚会中,这一时代特征得到了表达,因而能够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所以,当我们听到《火车开进高粱地》《我在流水线上拧螺丝》《地心的蛙鸣》《黄麻岭》《流水线上的雕塑》等来自打工一线的诗篇时,我们深受触动;当我们听到《热爱生命》《相信未来》《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等经典诗篇时,我们心潮澎湃;当我们听到《光的赞歌》《伟大的构想》《又是春潮拍岸时》这样激情飞扬的诗篇时,我们充满希望。这台晚会,把时代的发展、改革的进程与个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伟人的风采、百姓的期盼和国家的未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艺术家们包含深情的传递,让观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电视情怀”。


 

    在表现形式上,“又到春潮拍岸时”融汇了诗、文、歌等多种艺术种类;独颂、合颂、分声部颂等多种艺术形式;角色化、情景式表演,诗伴舞、歌伴舞等多种艺术元素。在一个半小时的艺术呈现中,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在第一篇章中,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屈原的“橘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飞的“满江红”等融为一体,传递的是忧国忧民的心声;赵一曼的“家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与谭嗣同的“绝命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相互映照,表达的是大义凌然的气概。在第三篇章中,《火车开进高粱地》《我在流水线上拧螺丝》《地心的蛙鸣》《黄麻岭》《流水线上的雕塑》采用了角色化、情景式表演,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内涵。第五篇章之《又是春潮拍岸时》的分声部朗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更有《相信未来》诗歌朗诵与吉他演唱形成的交融,《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诗歌朗诵与歌曲演唱带来的碰撞……,等等。这些表演形式有创新,有探索,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带给美妙的享受。


 

    “又是春潮拍岸时,中国精神顶天立地。乘风破浪驶来的中国巨轮,正风帆高举,向着民族复兴的彼岸,起锚、加速、进击。”


 

    “又是春潮拍岸时”是一台思想深邃、情感浓郁、气质独特、精彩纷呈的艺术作品。据调查,在节目直播的当天,有150多万人通过四川观察、IPTV、今日头条和广安新闻网收看,还有很多观众通过回放点看。许多观众在留言中反映,这台节目不仅带给我们艺术的享受,更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在改革中坚定信念,在风浪中守护希望,在奋斗中成就梦想——这,就是这台晚会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

 


 

来源: 省视协纪录片专委会副秘书长 省文艺评论协会会员 王永刚